2023年,还会有春节档吗? -
距离2023年春节,还有34天。
按照惯例,这段时间通常会是春节档的重点宣发阶段。
片方宣布定档日期,宣传带着主创全国跑,发行则要重点关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和武汉这样的票房重地。
为春节档后推波助澜的,还有影视媒体从业者,以及各种娱乐端口——无论收钱不收钱,大家总是要在各自的喜好与见解里,给出春节档的观影指南,或是避坑大全。
周星驰为《西游·降魔篇》做路演宣传
但对资深影迷来说,他们从来不需要所谓的避坑指南。
在国产电影里身经百战的他们,䁖一眼海报、看一下主创、听一听故事梗概,就能对一部电影的成色做出大差不差的判断。毕竟,大家都是被坑怕了的老狐狸。
但是今年,情况变了。不难发现:别说春节档,连近在咫尺的贺岁档(元旦),都见不到定档和宣传信息。换句话说就是——
持续了27年的春节档,怕是要在2023年消失了。
消失的新片
POST WAVE FILM
2023年最重磅的电影,肯定是《流浪地球2》。
目前它也是唯一一部宣布定档在大年初一的电影。
但从目前的节奏看,很难不担心它会爽约:春节档在即,无论媒体还是影迷群体,丝毫看不到它在造势的动作。
当然,经过2022年的洗礼,无论片方、影院还是观众,大家早就习惯了一部电影从宣布定档到如期上映,中间只有1-2周时间的节奏。
很难说,《流浪地球2》会不会也是这个待遇。
但这并不是问题的要害。对春节档而言,或者说对一个电影档期来说,只有一部电影,肯定是不够的。
一个档期是否有活力,靠的是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。
说白了,同一个档期里挤进来的电影,数量足够多,类型、题材和制作上足够多元,观众的选择越多,这个档期的生命力才会越强。
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影院的营业率越来越低,而且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欲望也跌至冰点,甚至连詹姆斯·卡梅隆13年磨一剑的《阿凡达2:水之道》,都没能达到预期的市场情况下,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举棋不定。
比如张艺谋执导、易烊千玺主演的《满江红》。
比如邓超和俞白眉执导、邓超和孙俪主演的《中国乒乓》。
张小斐领衔主演的悬疑片《拯救嫌疑人》,王宝强挑战体育励志题材的《八角笼中》。
还有朱一龙和倪妮主演的悬疑片《消失的她》,以及胡歌和吴磊主演的剧情片《不虚此行》——这两部电影同样来头不小,监制分别是陈思诚和曹保平。
其他还有田晓鹏自编自导的国产奇幻动画《深海》,雷佳音和张小斐主演的奇幻喜剧《交换人生》。
以上这些还都是内地电影。
而作为国产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港产片,也有适合放在春节档的选片,比如已在香港开启冲击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优先场的犯罪片《风再起时》,相信也是很多影迷望眼欲穿、等候很久的片子。
提起港产片,就不得不说劳模刘德华,他有三部电影等待上映,分别是继《无间道》之后第二次与梁朝伟合作的金融犯罪片《金手指》,与林家栋、彭于晏主演的卧底缉毒片《潜行》,以及与张子枫合作的劫机题材《危机航线》。
事实上,这份片单还可以列很长,尤其是那些因为技术原因,被迫临时撤档已经有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电影,也很有可能出现,或是继续不出现在2023年的春节档里。
比如程耳执导、梁朝伟和王一博主演的民国谍战大片《无名》,沈腾主演的开心麻花的奇幻喜剧新片《超能一家人》,周冬雨和刘昊然主演的《平原上的火焰》。
如果你留意了2022年那些突然离场的电影,就会发现这个片单其实特别长。
《检察风云》(黄景瑜、白百何),《暗杀风暴》(古天乐、张智霖),《回廊亭》(任素汐、刘敏涛),《被害人》(冯绍峰、陶虹),《最后的真相》(黄晓明、闫妮),《猎狐行动》(梁朝伟、段奕宏),《惊天救援》(王千源、杜江),《新秩序》(张家辉、阮经天),《学爸》(黄渤、闫妮),《忠犬八公》(冯小刚、陈冲)……
这些因为疫情或技术原因离场的电影,都在撤档后没有更多消息流出。
无论从类型、题材还是制作上,上述这些撤档后就再无音讯的电影,哪怕凑出6-8部,也能撑起2023年的春节档(虽然不至于太光鲜,但最起码不会死得太难看)。
但很可惜,除了只是定档却没有宣发动作的《流浪地球2》,我们完全看不到还有电影要在2023年春节档跃跃欲试的新片。
也就是说,2023年春节档上可能要消失的,不只是尚未公布档期的新片,还有可能是此前已经跳票过的“老片”。
春节档兴衰史
POST WAVE FILM
春节档的概念,是从香港贺岁片的概念借鉴来的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香港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,都是在元旦后、春节前上映的喜剧片。
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香港电影人意识到了这个档期的重要性,于是定点炮制,就有了新艺城的《最佳拍档》,洪金宝执导、成龙主演的《福星高照》。
《最佳拍档》(1982)
等到八十年代末、九十年代初,新艺城拆伙后黄百鸣单飞,再加上成龙和周星驰崛起。
这三个人你追我赶,都盯上了春节档这块肥肉,于是就有了黄百鸣的《家有喜事》系列,和《赌圣》《逃学威龙》《城市猎人》《玻璃樽》等电影。
《城市猎人》(1993)
这些电影既是香港贺岁片的代表,也在打破高票房记录的同时,把春节档培育成了一个重要档期。
1995年1月29日,成龙主演的《红番区》引进内地,以9500万的高票房,碾压票房第二名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,让内地电影人注意到春节档的经济价值。
第一个吃春节档红利的内地电影人,是冯小刚。
从1997年的《甲方乙方》开始,冯小刚以平民喜剧的路子,把电影瞄准在春节,于是就有连续三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,分别是1999年的《不见不散》、2000年的《没完没了》,和2001年的《大腕》。
《甲方乙方》(1997)
过年去电影院看个乐呵的春节档基调,就这么被冯小刚打下了。
第一个打破春节档看喜剧局面的导演,是张艺谋。
尽管《英雄》这部电影不是在春节档上映,但它的热度却一直持续到2003年春节结束,最终以2.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,成了中国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,也从此把国产电影正式拉入到大片时代。
《英雄》(2002)
但严格意义上来说,这一时期的春节档,依旧不成气候,因为每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都零零星星,就跟2023年将会出现的局面差不多。
这一时期还能被记得的春节档电影,只有张艺谋的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,和周星驰的《功夫》。
《功夫》(2004)
直到2009年詹姆斯·卡梅隆的《阿凡达》上映,春节档的气候才真正形成。
IMAX票价被炒到600块一张的当时,让中国观众和中国电影人,集体意识到了春节档的经济价值,也让好莱坞见识到了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。
这才有了国产片与好莱坞争辉、普通观众进影院过年的盛况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人们才真正意识到——7天春节假期不长,但可看的电影却很多,而且竞争特别激烈。
2013年,周星驰的《西游·降魔篇》在大年初一登上大银幕,7天假期吸金5.3亿,一举打破了20多个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。
《西游·降魔篇》(2013)
从《西游·降魔篇》开始,春节档成了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战略高地,而且没有之一。
它像极了中国人在每年春节都祈求的好兆头,一举把中国电影拉入到高速路的发展阶段。
从2013到2019的六年时间,不仅春节档以每年递增的态势,成了每年票房最高的时刻,而且也把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盘,引领得越来越壮硕,而且近几年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,也基本都出自春节档。
比如《美人鱼》《西游·伏妖篇》《智取威虎山》《红海行动》《唐人街探案2》和《流浪地球》等,都是这七年春节档里的重头大戏。
还有数据。
2014年的春节档票房是14.66亿,2015年的春节档是18.2亿,等到2016-2019年,这个数字分别递增到30.37亿、33.8亿、56.94亿和59.05亿。
六年前的2013年,春节档才只有7.8亿。
现在回头看,那就是国产电影最好的年份。
因为从2020年春节档开始,国产电影都仿佛被疫情按下了暂停键:不仅市场不断缩水,连可供选择的电影类型、题材,以及能够传达的艺术价值,越来越让人失去选择权。
直到即将开始的2023年春节档,面临消失的局面。
尽管现在全国已经不再执行严格的防疫政策,但市场的寒冰并不只是因为疫情。
现如今,观众缺乏走进影院的勇气,片方缺乏面对观众的信心。
这才是比2023年春节档消失,更加可怕的事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