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人离婚他休妻,到底在拽什么 -
一对夫妻对同一段婚姻的认知能有多大差异?
《再见爱人2》的香港夫妇艾威和lisa,算是给观众展示了一番。
丈夫艾威,一贯以写史书的方式高度概括着这段婚姻的全部:
相濡以沫三十载,携手抗病数余年。
总结:除了妻子热衷打麻将,几近完美。
而另一边的妻子lisa却欲言又止。
直到最新一期,在易立竞引导下,她才终于开口讲述这段婚姻的细节与肌理——
是一幅幅压抑自我、甘当小女人的画面。
丈夫事业低谷,她要保护他的自尊心:
丈夫言语打压,她秉持低姿态保平安的观念,一次次选择了隐忍:
讲述的内容,与谈话现场的状态刚好相映成趣。
Lisa控诉艾威从未给予情绪价值,艾威对lisa控诉的所有事件予以否认。
事业低谷——“没发生过。”
自我为中心的双标——“没印象。”
连易立竞经典发问:“这是一个敷衍,还是逃避,还是真的没印象?”
也被威哥一脸诚实笃定地“真的没印象”挡了回来。
真诚确实是武器,易老师的犀利也只能败北。
这股熟悉的味道,让屏幕前的我几乎要脱口叫他一声爹。
嘉宾郭采洁说得对:
这一季节目里,我们过于投注歇斯底里的张婉婷,以至于忽视了这对窒息度不相上下的初老cp。
今天就来聊聊——
艾威与lisa,大丈夫与小女人。
“父母爱情”典中典。
这对香港夫妇相濡以沫半生,生老病死占了俩,路途算得上坎坷。
但也称得上佳话。
在lisa重病那几年,艾威无怨无悔地陪床照料,甚至愿捐肝捐肾。
久病床前都难有孝子,因此,在妻子病愈后,他对这段陪病时光有些ptsd,真的不难理解。
以身体为由阻挠lisa去打牌,是他对苦日子重蹈覆辙的恐惧。
而与之相对应,lisa坚持打麻将的行为,好像就显得不那么体恤艾威了。
万一又把身体折腾坏了,不还是得丈夫来照顾吗?
因此,艾威由爱生恨。
携手相伴29年的爱侣,在年过花甲时选择了分居。
一出看似清晰明了,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。
可正是这番逻辑过于清晰,反倒让人嗅到一丝不对劲——
没有破绽,皆因为它被单方面讲述。
明明是两个人的故事,却仅艾威一人在说,另一方lisa始终缺席。
并非是节目组未把镜头对准Lisa。
只是每当lisa试图表达自我时,总能被艾威铜墙铁壁一样地阻挡回来。
lisa张口:“其实我……”
艾威便抢过话头,说lisa打麻将为了自我麻醉。
所有的解释权都归他。
lisa倾诉:“其实我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”
艾威立刻否定:“我不接受这个答案。”
所有的裁决权也归他。
不难想见,如此形态应该在他们生活中不断上演。
以至于Lisa都生成了一套逃避机制:
在艾威否认她表达时,她呈现出类似一激灵的肢体反应。
万般委屈就此湮灭于沉默。
有口难言,点头认错,几乎是每次lisa面对艾威责问时的状态。
最初艾威抛出“打麻将”作为离婚理由的时候,其实引起了不少观众共鸣。
别看是小事,有些成瘾习惯是足以毁掉家庭的。
例如酗酒,例如赌博。
lisa的麻将瘾听起来像是后者。
可当大家详细了解后,发现lisa打麻将的频率……不过才一周一回。
被艾威抓着不放的“打通宵”罪名,也不过是翌日友人要远行的一次特例。
于是不少人转而共情lisa。
艾威口中喋喋不休的数年辛苦,在此时显得很像是一种索要偿还的砝码。
就像一个无私奉献的人,旁人可以歌颂其伟大,但自己拿出来反复夸就显得动机不纯了,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付出带着目的。
飞行嘉宾麦子也看出端倪,直接发问“你究竟是生气她打麻将,还是生气她不听你的话。”
“生气她不听我的话。”
——艾威前面筑起的伟大丈夫形象,终于露出了一道裂缝。
“听话”,就是他想要的偿还。
妻子想要掌控自我,但丈夫以“为你好”之名行控制之实。
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?
老生常谈了——亲密关系中的“牺牲感”。
这类剖析文章有不少,以往大多是聚焦在亲子关系,例如拿自我付出来绑架孩子的母亲,强调这种牺牲感之窒息。
这个话题我也聊过很多次,就不赘述了。
我更想说的是,千万不要将这对tvb老夫妇的问题停在此处,盖棺定论。
牺牲感作为他们的症结,对,但不全对。
某种意义上,艾威比那些家长更具迷惑性与危险性。
一个显著的区别:疯癫状。
所有以“为你好”去掌控孩子的母亲,面目大多是歇斯底里的。
永远是一边怒睁双目,一边饱含泪水。
她们把偿还直接写在脸上,却同时又是一副求而不得的下位者状态。
但艾威不一样,他是上位者姿态。
节目中有两个形容他的词,都非常精准:
胜利者,裁决者。
与lisa谈话时,艾威永远是双手环抱,身体后仰,低眼看人,语气轻佻。
而细听他滴水不漏的表达,比起所谓回应,更像一种审判——
“我想知道你有没有后悔呢?”
甚至在如此沉重的话题上,还能轻蔑地嘲笑调侃对方:
“我不明白你说的压力,你就是我最大的压力。”
问及前来节目的理由,艾威的表达也十分值得咂摸,他说:
“我想知道,你认为我是什么原因离开你的?”
并不是“你为什么坚持打麻将”,而是“你有没有意识到我因为你打麻将离开了”。
言下之意,“我来看看你反省到位了没有。”
俨然一副大法官模样。
奇怪吧。
一样因牺牲感而索取偿还的行径,为什么一边是歇斯底里的祈求,一边是自上而下的命令。
这个问题,其实是理解艾威的关键。
亲密关系里的牺牲感,是这对夫妇症结的一片拼图。
而缺失的另一块拼图,是性别。
艾威能如此“法官”状,不外乎因为他是男性。
等等,“性别对立”的帽子先别扣下来。
我无意指责艾威,甚至对他有某种程度的肯定。他确实是个不错的“当代男”,也有充足的理由去骄傲。
因为在亲密关系中,他的确完成了对当代男性的一切道德要求——
养家糊口。
不离不弃。
矢志不渝。
尤其对于这段面临过生死考验的坎坷关系而言,他的完成度是相当不错。
这也是许多观众不忍苛责艾威的原因。
但造就艾威是“好男人”的根源,也恰是他问题的根源。
这就要谈及社会对两性的一个经典双标了。
同样是为家庭付出,世人给予男性的承认是“有责任”“有担当”,而给予女性的则是勇于“牺牲与奉献的伟大母亲”。
看似都是值得光荣的夸奖,引发的心理暗示却是全然不同。
仔细思考一下这两个字眼。
一般意义上,责任应当是无法选择的,是社会强加于不同身份人群的道德要求。
而牺牲却是完全凭借个人意愿的,是可以选择的,不能被强求的。
可放眼社会,对男女的真实要求完全不是如此。
虽然夸赞母亲们的牺牲与奉献,但又将相夫教子,咽苦吐甘视为天经地义的“母职”。
孩子出现任何问题,第一责任人永远是母亲。
于是那些所谓的夸赞,犹如一个陷阱。
在这样名义上自由、实则强迫的矛盾下,母亲们“被奉献”“被牺牲”了。
被牺牲的东西,谓之“祭品”。
而当一个人成为祭品,正是这世上最值得去发疯的事情。
男性则恰好相反。
之于他们的“责任”,看似是强加的社会道德,在实操中却是可以选择的。
失职的后果看似跟女性一样,都是道德指责。
但对男性而言,这个成本其实相当低,因为社会对男性向来宽容。
一把无形之手塑造了男尊女卑的婚姻状态。
男性永远在自由地选择是否要承担责任,而女性则永远在被献祭于家庭琐事中,歇斯底里。
于是艾威的高姿态有了答案。
当外界束缚力过大时,一个女人遵守规定不过是被迫,当然不会引以为荣。
相反,由于社会对男德的约束力很低,一个男人选择正确而非简单的路,成为了很需要自制力的事情。
而艾威确实是这方面的佼佼者。
他在何种境遇下,都选择了承担责任。
有一个片段我印象极深。
后采问及艾威为何还不与lisa办离婚手续时,他的理由是需要一个合适的人为可能的意外做准备。
字字句句,都是“尽责”二字的淋漓展现。
艾威可谓将这二字吸烟刻肺,而这二字也给足了他昂首的资本。
对于当代大多数男性而言,单是这一点,艾威确实足够站在道德高地去低眼看人了。
尤其考虑到艾威还置身两性关系比较混乱的演艺圈。
甚至lisa自己也无数次为他的道德感盖戳,每问及喜欢艾威的理由,就大发好人卡。
但不满同样由此滋生——
人本能地会感知到,道德上的负责未必等同于爱。
或准确点说,并不等于人与人之间互相、平等的爱情。
一个有些残忍,但放在二者身上完全适合的比喻——
就跟对宠物负责一样,主人会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甚至倾家荡产地悉心照料。
同时也会为ta定义这个世界的一切规则:哪些可以做,哪些不可以做,哪些是你需要的,哪些是你不需要的。
是主人之于爱宠。
是艾威之于lisa。
节目中一次争执,艾威甚至连“简洁”“整齐”的概念定义都不愿留给lisa。
纵使lisa有千言万语,在艾威耳中其实不异于一声声狗吠。
因为动物的情绪多源于具体的问题,饿了吠,冷了吠,受伤了吠。
解决事情就等同于解决情绪。
这也是艾威对待lisa的方式。
生病了便四处求医,事业低谷便找友人投资。
但人的情感需求跟生理需求是两回事。
如观察嘉宾沈奕斐所言,情绪有时并不源于具体的问题,而往往就是问题本身。
Lisa要的其实是一份共情。
但这已超出艾威理解的、属于人之为人的范围。
话说得有些毒辣了,其实我无意指责艾威。
因为艾威也并非故意为之,他甚至未能发现问题在自己身上。
宋宁问他如何做到这种“胜利者”姿态时,艾威也是懵圈的。
后来易立竞采访时也能看出,艾威真的全然没意识到自己处于这种“审判姿态”,才能用最真挚的态度给出最伤人的回答。
艾威确实对lisa问心无愧。
可这份真心并不出于平等的爱,而出于自上而下的责任感与道德感。
他只是一个时代下的人,被时代建构着。
生于一夫一妻制,也信仰着“忠贞”不单是对女性的道德要求。
这进步的男权,终究还是男权。
它只垒高男性获得“负责任”认定的要求,却从来没有撼动过性别权益的根基——将妻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。
“为一个生命负责”,是父权世界教会艾威的,错误却唯一的示爱方式。
有心也好,无意也罢。
上位者的错误,伤害终究还是落在弱者身上。
于是lisa便被困于爱与负责的模糊边界中,找不着北。
这时再去看她那句“我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”,是不是就完全理解了?
在极致矛盾撕扯中,她陷入了迷惘。
艾威对lisa每一处尽职尽责的好,她都铭记于心,成为她无论如何都不舍得离婚的羁绊。
可她终究不是宠物,而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。
于是又忍不住对那些被定义、被掌控的时刻做出本能反抗。
打麻将,就是最为直观的反抗体现。
苏诗丁曾替lisa发声,说:“当一个人重病时,会希望他人把她当普通人看待。”
身旁的lisa垂泪点头。
但即便如此,对自我掌控的欲望,仍抵不过一个根基脆弱的甜蜜温床。
始终不愿离婚的lisa,已经习惯于依赖艾威这座靠山一样的存在。
某种意义上,她自愿选择的隐忍退让,甘做仰望状的小女人姿态,同艾威的高傲一起,完成了这段婚姻的闭环。
她永远见缝插针强调着艾威的“好”。
而艾威的好,所代表的,便是我前文所提,一个更具迷惑性,和危险性的现代男权陷阱。
当男德进化得更为体面。
当“我掌控你”变成“我宠爱你”。
当砒霜犹如蜜糖。
被温水煮了多年的妻子们,还有自觉的意识与反抗的能力吗?
这个答案,lisa大约一时半会给不出。
好在太阳底下无新事,历史其实早早上演过——
美剧《美国夫人》。
讲述了70年代席卷全美的“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”(简称ERA)运动。
面对众多女性选民,以男人为主的政治场不得不将目光与支持投注进这场运动。
却不曾想,最大的阻力居然来自女性。
一位热心政治活动的家庭妇女菲莉丝,针对ERA发起了抵抗。
她举起拒绝污名化家庭妇女的旗帜,认为能全职在家而不必出入社会是女性的特权而非歧视。
菲莉丝组织起了一大批守护“特权”的家庭妇女,为议员们分发手工面包,呼吁大家抵制ERA。
很荒唐,但其实不难理解。
细看这群守卫特权的家庭妇女,她们多半都有一个如艾威一般道德的好丈夫。
不拈花惹草,还事业有成。
菲莉丝的丈夫甚至支持她拥有自己的事业与工作,但有两个前提。
一,不耽误做饭带娃。
二,不能比他更优秀。
她并非没在一些细节处洞见到女性境遇的真相。
例如丈夫因她报考法律专业而冷战,理由是“这个家庭只能有一个真正的律师。”
终究,她仍放不下这份“被供养”的幸福,即便它根基如此薄弱。
时至今日,她仍在现实中组织着为家庭妇女“维权”的运动。
Lisa与菲莉丝,跨越着时间与空间,形成互文。
倒应了巴迪欧那句,“爱是最小单位的革命”。
70年代家庭主妇与女权先锋那场声势浩大的权力斗争,在2022的lisa身上重演。
也在千千万万的“父母爱情”中重演。
区别在于,70年代的女权运动已有了答案。
但lisa们却还没有。
不因时间,而是单位越小,越给不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结局。
觉醒于集体是进步,于个体,却有可能是崩塌与湮灭。
不要让时代的车轮碾到脚步慢些的人。
不如祝愿她们——
送上《美国夫人》里我很喜欢的一个片段。
菲莉丝与爱丽丝曾是密友,同为幸福美满的家庭主妇。
在一次次陪同菲莉丝参与“维权”的过程中,爱丽丝反而感受到了掌控自我的快乐,也无意间受到ERA女性们的影响。
观念悄悄变化的她,与菲莉丝渐行渐远。
两人最后的谈话,是找到工作的爱丽丝,告诉菲莉丝——
工作赋予了我力量。
菲莉丝不解:以前你都是从我这得到力量的。
爱丽丝答:以前我常感到恐惧。
愿你也能放下恐惧。
愿我们永远有新生的勇气。